流言:研究表明,癌症不能在弱碱性体质的人体内形成;只能在酸性体质的人体内形成。一种理论认为,不管是容易疲劳、脸上长痘、头疼脑热、失眠多梦,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都和人的体液偏酸有关,只有身体呈弱碱性才是健康的。你是易患癌症的酸性体质吗?赶快多吃菜,少吃肉,把体质改造成碱性吧!
这是一个流传甚远也甚久的谣言。可能因为“酸碱”、“pH值”这些术语让人觉得与科学沾了关联,那种“少吃肉,不患癌”的结论又与大众心中的某些预期不谋而合,再加上许多制造、贩卖保健用品的不良商家有心推波助澜,因此虽然屡有辟谣,这条谣言却一再死灰复燃。
事实真相是如何呢?让我们慢慢看来。
人体真有酸碱性吗
在这个谣言传播衍生而出的无数版本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人体“酸碱值”测量的对象含糊其辞——前面说得太详尽,后面就容易露馅了。
咱们人体内有许多种液体: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消化系统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和排泄出的汗液、尿液……不胜枚举。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可以用pH值来统一衡量。pH值是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指数的值,一般在0~14之间,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pH值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
由此可见,流言中所说的“体液”肯定不是指强酸性的胃液,很可能是指血液。按照国际常规,检测体液酸碱度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显然这些专业检测不是简单的家用仪器能完成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定期上医院检测血液的pH值,防止出现酸碱失衡呢?
血液的弱碱性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血液系统是个复杂而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这些化合物保证了在不停有物质释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的动态平衡中,只要不超过这些化合物的缓冲能力,血液的pH值就会始终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也许有人又要担忧了,万一出现捧醋狂饮这种事,会不会超过这些化合物的缓冲能力呀?
事实上,人体有着精巧复杂的设计,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血液变酸可不是狂吃几海碗猪肉就能办到的事。
就拿消化系统来说,小肠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从而控制血液中碱的浓度。小肠还可以通过调节对食物中碱离子(例如镁、钙、钾等)的吸收来维持酸碱平衡。此外,大肠也能调节对含硫氨基酸与有机酸的吸收,一般含硫氨基酸和有机酸会由消化系统进入肝脏等器官,经过代谢反应后生成氢离子(酸)或者碱离子,并释放到血液中。
再说说排泄系统。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像一台小泵一样将酸性物质排出、回吸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
另外,不能忘了呼吸系统。我们摄入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体内代谢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它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此我们的肺也没闲着,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它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血液的成分与酸碱值对人体非常重要。正因如此,我们的身体有着重重调控关卡,以保证这个酸碱度不偏不倚。事实上,一旦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就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出了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刻接受正规的医疗照护。绝不可能靠吃些普通食物就能力挽“酸性体质”的狂澜。
生病与人体的酸碱度有关吗
先来说说大家最担心的癌症。癌症与酸性确实能扯上一点关系,但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这里的因与果需要对调一下: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
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得快,而在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张的脚步,氧气和养料供应不足。肿瘤细胞总是处于缺氧和缺养料的微环境中,新陈代谢过程也与正常细胞不同,会生成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然而,肿瘤细胞内部的pH值却与正常细胞相同。
需要强调的是,实体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体液“变酸”。
另外,有医学报道,确实曾有淋巴瘤患者发生严重的乳酸中毒并发症,但这在癌症患者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至于谣言中提及的其他症状与酸碱失衡是否有关呢?事实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并不容易发生酸碱失衡。一旦体液的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意味着患者已患上非常严重的疾病。酸中毒早期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精神不振,以致昏迷死亡。如果你真的属于所谓的“酸性体质”,最正确的选择是赶紧上医院,找大夫进行专业治疗。
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如果你没有这些严重的疾病,就不用担心自己是“酸性体质”。
吃菜吃肉真能改变人体酸碱值吗
虽然我们的身体能自我调节,严格控制体液酸碱度,单独的一餐一饭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在严重的病理条件下才会真正“变酸”,不过,在饮食上多注意摄入植物性饮食,确实是有益处的。
西方的营养学家们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认识到,膳食对人体酸碱平衡存在影响。我们平时吃的肉类、蛋类、海鲜等荤食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后会产生酸性代谢物,还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淀粉和糖的食物消化分解后产物也成酸性,因此这些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蔬菜和水果,虽然很多味道是酸滋滋的,但是这些植物性食物在体内分解后却会生成碱性物质,所以属于碱性食物。
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日常摄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确实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但是,我们的身体并不会因为某天多吃了一斤猪肉就轻易变酸,因为经过各个器官的层层把关和配合,体液的pH值会保持在恒定范围内。可是我们的肾脏为了将大量的酸性代谢物排出,会马不停蹄地连轴转,合成更多碱性的氨(NH3)来中和酸性代谢物,然后从尿液排出。因此长期、大量、单一地摄入酸性食物,会加重肾脏的负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弱肾脏排泄酸性代谢物的能力,最终影响酸碱代谢平衡。
平时多吃碱性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多有裨益。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更需要注意膳食搭配,因为血栓和糖尿病都有引起酸中毒的潜在危险。
结论:谣言粉碎。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体有着严格的调控机制,血液的pH值都会被严格控制在7.35~7.45,低于下限是酸中毒,高于上限是碱中毒。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严重疾病。短期内的几顿饭不可能改变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如果长期、大量、单一地摄入酸性食物,会造成肾脏长期高强度工作,负担过重,调节酸碱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不认为体液偏酸与癌症发生相关,血液偏酸也并不是引发疾病的原因,而是某些疾病导致的结果。
“酸碱平衡”理论的源头
梁双林,江苏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的董事长、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海洋生物的开发与研究,自称是“酸碱平衡”理论的首创者。
2001年,在一次关于人体健康与酸碱平衡的专家研讨会上,梁双林提出酸碱平衡的概念,并称在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科书上就有。
2001年,邀请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编导参加酸碱平衡的研讨会,并且做了宣传。
2003年,《健康之路》播出《百病之源——中老年人的酸性体质》,热线电话和来信都非常多。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体质 ”的冷知识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