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春天的人不会惧怕严寒,目睹过人工降雨的人可以在高温中得一份心安。
这个降雨武器的出现应该是当代科学与热兵器交融之后最令人欣慰的造物,只要看过一次,也就觉得,老天爷,不过如此。
整个中国在公开有据可循的记录中,已经累积往天上打了五万余枚气象火箭弹。
提供降水量超过160亿立方米,搁古代这是一个龙王整编师的战斗力。
而每年都在新增的上百套火箭发射装置更是让天庭望炮兴叹。
但你不能说这东西有多高级,但也不能说它不高级。
每一支装载在高射炮管内的火箭炮都曾经是实打实的军火,为了收复或保卫而生,只是因为民生需要,他们才委身于村镇或街道,成为下一场大雨来临前的火器,对天宫开战,用人力洒一些甘露。
你知道李云龙拉出了意大利炮就能打下平安县城,站在一座人工降雨的火箭架子旁边,你也丝毫不会怀疑即将下雨的可能性。人工降雨的直白已经深入了一种逆反天意的维度。
三千元一发,焰火之后盘旋的轨迹,反映的全是我们人类面对苍天与生俱来的反骨。
但它也同时保持着民用科技的质朴。
一辆东风皮卡就可以接住所有火箭上天的后坐力,两位村支书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哪里需要哪里发射,为这一片土地带来了甘霖就到下一个城市重新装填几发军火。
几年前我就有幸在河南近距离欣赏过一次。
新乡,就在管厂镇的广场上,一架坐地指天的高射炮打落了我在河南淋过的第一场雨,老乡在旁边鼓掌,混着硝烟传回我的耳中,像是丰收在歌唱。
人工降雨的原理其实也并非什么尖端的秘密科技,只是打天仍然需要讲究方法,毕竟天还是天,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蓝天中凭空造出一朵乌云的技术目前还很困难,我们每一发射向高空的火箭实际上都是一颗添加剂。
只有在一朵云已经下雨或将要下雨时我们才可以向它开炮,发挥作用。打上去一些碘化银,人工冰核或者吸湿剂,通过不同云层的状态对症下药,加大云层内的含水量来加大降雨量。
所以更严谨地说,这应该叫,人工增雨。
除了火箭弹之外,现有的人工增雨措施其实还有飞机喷洒和Agl燃烧炉两种,前者适合面积更广或云层更低的天气,但花费更高,后者一般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作业,但无法准确保证添加剂释放量和释放位置。
高射炮除了面积过小之外就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一炮只为一朵云服务,一朵云应该降雨,就绝不会连累到旁边的晚霞,精准打击,准确播撒,当炮火连天,那也能为一个城市赠送一场大雨倾盆。所以这也是我国最常使用的一种增雨方式。
人类从不会在苍天的磅礴面前心甘情愿地接受渺小,技术改变自然的事情也并非只有这一项。
军火在民间的运用也很广,人工降雨谈不上最出彩的那一个,但单论重要程度与普世价值,我认为它丝毫不会比原子弹开山或手榴弹挖矿等技术更弱。
后来村里的二哥在浙江也目睹过一次人工降雨,回来之后他立马就重新练起了军体拳,按他的话说,高射炮喷薄的焰火夹带着人类的意志绽放在天际,是科学,让他想起了自己作为斗战胜佛的誓言。
需要提醒各位的是,这玩意始终还是军火,打上去是一回事,掉下来你也不能当纪念品捡走。
根据规定,如发现未燃烧完毕的人工增雨作业火箭弹,严禁挪动和私拆,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或及时与当地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人工降雨 ”的冷知识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