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朝的时候,在江苏常熟的虞山一带,经常有叫化子上街乞讨。有一天,一个叫化子从一户富贵人家讨来一只活鸡。饿了好几天的他不想和伙伴分享美味,便带着鸡到了一座破庙。除了手中残缺不全的破碗,叫化子什么都没有,怎样把鸡做熟成了令他头疼的问题。看着庙门外的黄土堆,叫化子突然想起了老家烧乳猪的方法。于是,他将鸡收拾利索,用水将黄土和成了泥,然后将鸡裹入黄泥中。他捡了些干树枝架起火,把黄泥裹起来的鸡放在火上烘烤。不一会工夫,鸡身上裹的黄泥就出现了一道道裂缝。叫化子摔掉黄泥,捧着鸡肉就啃了起来。
此时,隐居虞山的明朝学士钱谦益恰巧路过破庙。闻得庙中肉香浓郁,便走进来一看究竟。看着叫化子手里捧着的泛着黄光的烧鸡,钱谦益忍不住吞了几下口水。叫化子见了,很不情愿地分了一小块鸡肉给他。钱谦益一尝,果然美味,于是向叫化子询问制作方法。回到家后,钱谦益命家厨添加作料调制,按照叫化子说的方法烘烤鸡肉。制成的烧鸡要比在破庙吃到的烧鸡还要美味。后来,这种烧制鸡肉的方法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在原有烹制方法基础上,将精肉、虾仁、香菇等配料放入了鸡肚中,使其更具风味。因这种烧鸡最初是由叫化子发明的,人们便称它为“叫化鸡”。
“叫化鸡”又称“黄泥煨鸡”。“叫化鸡”不但味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用主原料大都为母鸡,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很好的强身补品。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